既然新冠病毒肺炎有无症状感染者存在,我们就不能让无症状感染成为防控漏洞,更不能因为漏报瞒报形成无症状感染的黑洞。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我国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幅增加。必须牢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疫情要强调再强调、坚持再坚持,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尤其要加大对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工作力度,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精准落实到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从4月1日起,国家卫健委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这是国家卫健委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新举措,受到舆论的普遍支持。由于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很不充分,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不断会遇到新的挑战,当前,唯有报告如实、信息透明,传播链条清晰、隔离措施严密,才能使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的无症状感染者这一关键变量得到有效控制。
无症状感染传播疫情的风险不可低估
新冠病毒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对防控疫情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其中,应当特别重视无症状感染者对他人的传染这个变量因素。
一百年前,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上有过“玛丽伤寒”的故事。玛丽一生中直接传播了52例伤寒,其中7例死亡,间接被传染者不计其数。经过长时间的医学调查论证,确认玛丽身上带有伤寒杆菌,但属于“健康带菌者”,即自身不得病,却可以把病菌传染给别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没有发烧、咳嗽、咽痛等临床症状,但核酸检测为阳性的个体。从本质上看,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已经感染病毒,“无症状”是表象,体内携带病毒是实质,应当把无症状感染者列为确诊范围。由于全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很不充分,客观上存在大量知识盲区,疫情防控工作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前行,无症状感染应当引起格外关注。重视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并不是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歧视,而是强化对无症状感染者在内的公众健康的科学保护。无症状感染者自身是无辜的,在未被发现确诊之前其本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疾病控制工作的价值在于尽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并及时落实防控措施,防止无症状感染者在不自觉中继续感染他人。
目前,对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多少、携带病毒的浓度高低、传染性的大小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查、统计、研究。客观地说,对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研究需要时间,也需要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协助。即便假设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不多,但由于其传染他人的隐蔽性,也不能低估其传染力。截至3月30日24时,我国已经发现1541例无症状感染者。从我国目前发现的无症状感染病例看,虽然只是零星发生,但已经有一人传染多人的证据,切不可掉以轻心。
目前,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有主动筛查与流行病学调查两条途径。主动筛查主要依靠核酸检测,目前除了在入境人员中百分之百实施核酸检测之外,还不可能在所有人群中普遍进行核酸检测,因此流行病学调查十分关键。通俗地说,流行病学调查就是围绕研究发现的感染者“找上家、查下家”,搞清楚传播的链条。“找上家”是查清这个人是在什么地方、从谁身上感染的;“查下家”是调查清楚这个感染者还和哪些人有过密切接触,可能又传染了哪些人。无症状感染者自身并没有身体上的不适,或者因为症状极其轻微而没有感觉,其在社会上活动时很可能成为不自觉的移动传染源。目前,上海已经采取医院的发热门诊向基层延伸反应灵敏的“哨点”,继续加强社区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有自觉症状而就医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常态,无症状感染者主动就医的可能性极低,除了口岸对入境者百分之百进行核酸检测外,无症状感染者被发现的概率比较低。为此,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出门戴口罩,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不扎堆,注意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必须一丝不苟。
小概率事件并不是不会发生的事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说,由于“巧”或者“不巧”,某种事情总会发生。在科学研究中,把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称为概率值的大小,但实践中往往存在把小概率事件当作“不会发生”。其实小概率事件也是会发生的,只是发生的可能性比较低。在数理统计中,有一条重要的统计规律:无论概率p多么小(即小概率事件),当n(某项活动的值)越来越大时,P越来越接近1。小概率事件并不是不会发生的事件,只是在统计数据上发生的概率比较小。我国武汉市在疫情出现初期,对疫情蔓延可能性估计不足的教训让人记忆犹新。
这里还需要介绍墨菲定律。墨菲定律不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一种数学推理。墨菲定律给我们的警示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墨菲定律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启示是:虽然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在不断重复发生的每一次活动中,小概率事件依然可能发生,因此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把联防联控措施落实到位。通俗地说,只要有万分之一出现危险的可能,就应当百分之百地严防死守。在客观上,小概率事件依然具有发生的必然性,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松懈情绪是小概率事件现实发生的主观原因。
口岸筛查是把住国门,社区防控是守住家门,发热门诊是把住医院门,这三道门是依次递进的。发现患者或者无症状感染者的时间越是推后、空间扩大,传染源在本土滚动扩散的危险就越大。在机场筛查中对入境人员百分之百核酸检测、一律实施14天隔离观察的重要性在于,运用科技力量,力争在入境的第一时间、第一空间发现患者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不是一句空话,必须体现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上。如果无症状感染者传染了一个人,而又没有被及时发现采取隔离措施,就会出现数以十计、百计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中的感染者再“一传二”“二传四”“四传十六”滚动传播,后果就不堪设想。
防止疫情反弹要在信息公开下落实防控措施
当下,既要高度重视无症状感染的防控,也要避免人心恐慌,为此必须从如实报告、信息公开环节抓起,让公众及时了解疫情变化的真实信息。如果公众生活在虚假的疫情“零增长”环境中,再强调落实防控措施就会引起反感。无症状感染者在本质上是感染者,具有隐蔽的传染性,所以,必须把无症状感染者列入确诊人数,并注明该无症状感染者在什么范围内、有过什么样的活动、已经采取了哪些管控措施等信息,实事求是地公布于众。如实报告无症状感染者确诊人数,特别是注明哪些是经核酸检测主动筛查发现,哪些是由关联病例“倒查”发现的就显得更加重要。信息公开越及时、越准确、越清晰,对提高公众警惕性的作用就越强,也越加有利于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
从传染病的传染范围看,最开始都是零星散发的病例;第二步是出现集聚性的传染,主要发生在有密切接触的人群中;第三步是出现传染途径不明的社区传染。传染病的扩散如同“滚雪球效应”,小的雪球在滚动初期,需要借助外力的推动,当雪球的体积足够大时,就可以依靠其自身惯性向前推进且越滚越大了。这是因为,随着雪球的不断滚动,雪球的压力使地面的雪和雪球出现一些液态的水,使得雪球不断地把地面的雪粘到雪球上,雪球就越滚越大了。当前,境外疫情的剧增和本土散发病例的存在都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现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无症状感染者就是造成堤毁人亡的“蚁穴”。无症状感染者本身是无辜的,但越是零星散发的病例越要如实申报,绝不能为追求或者保持虚假的“无确诊病例”,误导公众放松警惕。疫情防控的关键是要做到“四个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及时发现、报告、隔离、治疗更为重要。必须特别强调,小的雪球在滚动初期是需要借助外力推动的,在疫情防控中漏报瞒报就是造成雪球越滚越大的“外力”。如实报告、信息公开是有效阻断疫情的扩散、降低感染率的前提。
坚持不懈地做好社区防控和个人防护需要信息公开的支撑。比如出门戴口罩、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是需要时时刻刻自觉去做的,如果用虚假的信息麻痹了公众的警觉性,强调个人防护就成了空谈。既然新冠病毒肺炎有无症状感染者存在,我们就不能让无症状感染成为防控漏洞,更不能因为漏报瞒报形成无症状感染的黑洞。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就能从根本上增强人民群众的警惕性。群众主动防范的自觉性增强有利于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进而形成防止疫情反弹的铁壁铜墙。
(作者为永利集团304am登录教授、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