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典范社区高峰论坛启幕,汤啸天教授解读《文明典范社区标准》

时间:2021-05-30浏览:1110

去年,宁波高分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今年宁波提出要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迈向新征程,典范再出发。5月27日下午,由宁波市文明办指导,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都市报系承办的全国文明典范社区高峰论坛盛大启幕。

国内知名社区治理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者齐聚宁波,共话“典范”,寻找文明典范社区创建的方法和路径。来自宁波中心城区150个社区的“领头雁”们全场聆听,4小时的分享,大家收获满满。

活动现场,甬上社区研究院成立,凝聚专家智慧的《文明典范社区标准》发布,都市报系在助力基层治理和文明典范创建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社区文明创建地位凸显

这场论坛非常必要、非常及时

5月27日下午1点30分,全国文明典范社区高峰论坛拉开序幕。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邓晓东致辞。他说,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宁波有663个社区,绝大多数都是文明社区、品质社区。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和发展,社区文明创建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要求越来越严,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大背景下,推动和研究全国文明典范创建非常必要、非常及时。

同时他指出,建设文明典范社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全面统筹、协同推进。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党的创新理论“走心工程”;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崇德向善、邻里和睦;要精细化社区治理,落实垃圾分类,环境干净整洁有序;要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创建氛围浓厚,群众参与意识强,文明素养好。

“社区文明是城市文明的基本支撑,没有社区文明的典范,就谈不上城市文明的典范。今天这个论坛的举办,可谓顺势而为,恰逢其时。”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浙闽说,在推动文明典范社区建设方面,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责无旁贷。

甬上社区研究院成立

专家发布《文明典范社区标准》

宁波文明城市创建起步于社区,优势也在社区。那么,文明典范社区的创建标准和创建路径是什么?昨日,甬上社区研究院揭牌成立,这个由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牵头搭建的社会治理服务平台,携手国内社会治理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及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者,将从民意收集、综合研判、精准献策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帮助社区做到更高程度的自治,提升文明程度,让居民享受更高品质的服务。

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等5位专家成为甬上社区研究院首批特聘专家。就在这个月,5位专家联合起草了这份《文明典范社区标准》(以下简称《标准》)。5月27日,这份综合了复旦大学、宁波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专家教授的建议和意见的《标准》正式出炉。《标准》包含了社区环境、社区秩序、社区阵地、居民参与和社区活动5个维度,每一项都有很强的实操性。

永利集团304am登录教授、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汤啸天用“四两拨千斤”解读《文明典范社区标准》带来的社会效益。他说,这个标准既是宁波的规范,也凝聚了全国诸多专家学者的智慧。“接下来,要做标准、立标杆、出经验。这个标准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此标准为基点,撬动并推动宁波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专家主旨演讲,干货满满

社区书记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问环节

“居民不应该成为旁观者,要成为参与者。”“居民在哪里,流量在哪里,改造就在哪里。”“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论坛上,演讲嘉宾妙语连珠,社区干部们收获满满!

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用16个字来概括对宁波的印象——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现代时尚、流光溢彩。他认为,文明典范社区应该是一个人文社区、善治社区、温情社区、和谐社区。居民们出入相友、守望相助、邻里相亲。如何让居民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杨建华提到了三个机制——强化社区公共服务机制、强化居民诉求回应机制、建立精神情感凝聚机制。

浙江省杭州市清波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戴奕用两个短视频开启当天的分享。“它就像一个小帮手,居民随时问它一些事情,它都能解答。”这是清波街道去年创立的杭州首个人工智能社区服务智脑系统“小清”。戴奕说,24小时“人工智脑”实现了24小时有问必答,上线仅两个月,咨询服务数达到14250人,有效提升了社区智慧管理水平。以清波街道柳翠井巷社区为例,社区常住居民约1560户,在“小清”的助力下,社区仅用2天时间,健康码的申领率已经超过了95%……一连串数据,让台下很多社区书记心生羡慕。

全国道德模范、浙江省级兴村(治社)名师、宁波市百丈(划船)党建综合示范区联合党委书记俞复玲成了现场的“网红”书记,很多社区书记刚到场就开启“取经”模式。21年前,俞复玲成为宁波市首批社区工作者,她认为,社区服务就是要做到居民的心坎上,才能真正实现“共治共建共享”。提高居民的素质,提高服务的品质,提高生活的感质,提高文化的特质,就是让社区治理更美好的“门道”。

“本土化基层治理的核心密码是党建引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教授何海兵做了精彩分享。现场,他提到了一个概念——社区流量治理。“居民在哪里,流量在哪里,改造就在哪里。我们要通过空间改变去增进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提问环节,社区书记们更是开启“抢麦”模式,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问环节。4个多小时的高峰论坛,很多社区书记却意犹未尽,直呼“没听够”。“这场高峰论坛收获颇丰,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了很多,回去要好好消化!”鄞州区东柳街道太古城社区党委书记王蓓说,作为宁波晚报社区联盟,这份“福利”太值了。(宁波晚报)

阅读原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