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红:破除偏见藩篱 多样性助力仲裁发展

时间:2022-03-15浏览:1388

2022年3月8日,由仲裁女性俱乐部(Women in Arbitration,WIA)主办的《迈向五周年:仲裁女性俱乐部上海论坛》在上海思南公馆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永利集团304am登录校长、上海仲裁委员会主任刘晓红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本文为主题演讲文字稿。


尊敬的张丽霞主席,尊敬的线上线下的各位嘉宾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WIA的邀请,非常荣幸能在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同大家相聚于仲裁女性俱乐部上海论坛。感谢会议组织者为此次活动付出的努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WIA自2018年发起以来,通过圆桌论坛、辩论赛、社交活动等多种形式,为从业者提供了思考和探讨当前热点话题的平台。在过去4年中,WIA不断致力于促进女性在仲裁及相关业务领域的发展,涉猎的话题涵盖了科技与仲裁、职业发展及个人成长等方面。而今天活动的主题,聚焦于国际仲裁多样性问题的研究和发展。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我将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主题演讲,谈一谈在国际变局时代下,如何破除偏见藩篱,让多样性助力仲裁的发展。

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是为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作出贡献、取得成就而设立的节日,代表了对公平、自由、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长期以来,女性被认为是社会成员中的弱势群体,性别被认为是女性在职场的一大劣势。回溯到1908年,美国芝加哥市的女工走上街头,为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等抗争,她们的口号是“面包加玫瑰”,面包意味着经济保障,而玫瑰则象征着较好的生活质量。

1921年,国际劳动妇女节被设定在每年的3月8日,节日的设定似乎是女性地位上升了一个新台阶的标志,但全世界女性对争取自身合法权益,实现平等的努力并不曾结束。伴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及男女平权、同工同酬思想的不断发展,女性在不同领域的职场天花板不断被打破,其中法律界也意识到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在国际仲裁界,性别多样性被认为是持续存在的问题。在21世纪初期,国际仲裁通常被认为是法律界的精英俱乐部。

以国际投资仲裁领域为例,2018年跨国仲裁协会(Institute for Transnational Arbitration)学术委员会对2012-2017年间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ICSID)的仲裁庭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逐个打开仲裁员的简历后发现,只有少数来自发展中国家且具有少数裔背景的女性仲裁员被任命。这5年期间,ICSID共有951次指定,只有3名非白人且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女性仲裁员被ICSID指定,而当事人与仲裁员都没有选任任何具有上述复合背景的仲裁员。

国际律师协会(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在2017年发布的《女性参与商事法律实践报告》中指出,女性在法律职业入门期间很少遇到障碍,数据显示,世界各地的法学院中,女性的数量远远超过男性。但是,后续职业发展中女性却面临许多障碍。譬如,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中往往只有20%左右为女性。

国际仲裁领域通常将缺乏性别多样性归因为渠道问题(Pipeline Problem)。如果将成为仲裁员过程中所必需的经验、教育、社交及履历要求比喻成渠道,女性通常面临渠道相对缺乏的困境。女性在法律界面临的隐性歧视,则是造成管道缺乏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女性仲裁员难以获得选任的原因。

近年来,全球在促进国际仲裁领域多样性方面,尤其是性别多样性,逐步形成共识。根据2020年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mmercial Arbitration)跨机构工作组发布的《关于仲裁员选任和仲裁程序中性别多样性的报告》,仲裁庭的性别多样性正在提高,女性仲裁员在所有仲裁员中的比例已达到20%以上,远远高于2015年的10%。[获取更多报告相关信息,请点击此处] 女性仲裁员任命的数据在过去4年中翻了一番。随着女性仲裁员任命、肩负引领角色的显著增长,我们正在目睹国际仲裁在性别平等方面的意识觉醒和进步。

同时,不仅是性别,我们应拓展思考多样性的内涵,譬如在专业、年龄、国籍、文化背景等方面,及其对于国际仲裁的意义。

一方面,多样性来自于用户群体的需求。仲裁的根基在于当事人意思自治,而国际仲裁涉及拥有多种背景的当事人。

首先,多元化的仲裁员队伍将会提供更多的选择、消除不同当事人之间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其次,仲裁员数量的扩大和背景的多元化,有助于提高获任仲裁员的竞争力,从而鼓励效率的提升、促进争议解决中新观点的产生。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发布的《2018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中指出,国际仲裁用户本身具有多样性,正如企业法律顾问要求外部律师具有多样性一样,用户期望他们的法律服务、包括仲裁的各个方面,都能反映出他们所处世界的不同需求,用户在选择仲裁员时也想要有更多的选择。因此,仲裁员群体与仲裁庭的多样性“对于维持仲裁作为一种现代、可行和理想的争议解决方法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多样性有助于决策质量的提升。认知、文化的多元化能够为仲裁带来更好的推理分析、解决方案、和中立公允的程序。个人认为,作为女性所特有的包括细致、周密、温和和富有同情心等特点和优势,对仲裁程序的进行有时是有所帮助的。不同观点的产生和碰撞,有助于维护仲裁庭的独立、公正。随着涉及不同性别和文化背景的当事人的仲裁案件不断增加,多样性有助于确保仲裁庭通过考虑不同的社会政治因素、现实情况以及文化背景,作出慎重的决策。

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于2021年发布的《2021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中,过半数的受访者(56%)表示,仲裁庭的多样性对他们之于仲裁员独立性和公正性的看法产生了积极影响。

多样性问题的重要性得到了认可的同时,如何促进多样性发展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仲裁机构为例,在促进多样性问题上,各大仲裁机构正在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以各仲裁机构最新公开的数据为例:

根据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re,HKIAC)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HKIAC所作的142项指定中,31项为女性仲裁员,占比为21.8%。[获取更多数据相关信息,请点击此处]

伦敦国际仲裁院(London Court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在2020年工作报告中指出,女性仲裁员选任的总体比例高达33%,高于2019年的29%。

国际商会仲裁院(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ICC)于2016年首次披露ICC仲裁院性别平衡的统计数据。2020年,ICC仲裁庭中女性仲裁员的比例达到23.4%。

据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Arbitration Institute of the Stockholm Chamber of Commerce)公布的2020年数据显示,27%的指定仲裁员是女性,高于2017年的18%。

上海仲裁委员会(Shanghai Arbitration Commission)在2020年共有1213人次女性仲裁员参与仲裁审理,同时在第七届仲裁员换届中,女性仲裁员比例达到了25.5%。

然而,提升多样性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包括仲裁机构、仲裁员、当事人、律师事务所等各相关方的齐心协力。虽然近年来各仲裁机构普遍增加了女性仲裁员在名册中的比例,但是从当事人选任的数据来看,获得选任的女性仲裁员比例增长较慢。原因之一在于,多样性并不总是仲裁员选任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发布的《2021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中,绝大多数受访者强调,在选择仲裁员时决定性的因素还是案件的需要。另一调研报告中显示,在仲裁员候选人考虑因素的重要性排名中,超过40%的受访者将专业经验排在首位,其次有接近30%的受访者选择了对仲裁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还有超过10%的受访者选择了他人的推荐,多样性仅排在第六位。

实践中,用户在选定仲裁员时,具有丰富经验的仲裁员比新手仲裁员更受欢迎。尽管有些新手仲裁员可能完全有资格在特定案件中担任仲裁员的角色,但是由于当事人和律师在选任仲裁员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用户难以或无法获得有关潜在的新仲裁员的信息。

仲裁界对多样性问题的关注和认识有所改善,但从目前数据来看,尚未构成足够的积极变化。因此,仲裁行业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减少普遍存在的偏见,为日益增长的争端解决需求提供有效的供给服务。

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的世界。这些变化与调整促使世界进入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成为当前国际经济领域的显著特征,并直接影响着国际仲裁业的发展。随着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不仅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旁观者,更是深刻影响世界变革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而面对近年来国际仲裁领域的新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中国愈发重视仲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过去几年,中国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目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主要路径,持续性地推动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更是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平台,有效提振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仲裁作为解决国际争议的首要方式,它的发展离不开与国际仲裁市场和行业的对接与融合。

过去几年,中国一方面通过自贸区和自贸港的建设,积极吸引HKIAC、ICC、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等国际性仲裁机构入驻内地,并欢迎全球商事主体到中国进行仲裁,这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仲裁领域的影响力,使得中国仲裁机构和城市跃居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机构和仲裁地之一。另一方面,中国仲裁机构也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相关机构更是尝试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供仲裁服务,扩大了中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仲裁的国际化也离不开吸引、培养、储备国际性仲裁人才,这也是当前中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当平等的机会来临时,起决定作用的专业性不存在性别、年龄、地域、种族之分,而是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业务能力、和审慎高效的办案态度为基础。仲裁领域多样性的完善应是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公开公允平台的结果,而不应作为盲目追求的硬性指标。

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未来国际仲裁中,仲裁员的选任可能不会以性别或族裔为基础,而是以个人的专业性为依据。具有少数群体背景的仲裁员将不需要外界的同情,也不需要象征性地指定,而是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因其专业性而被认同。因此,加强人才的持续培养、提升仲裁员队伍的专业性是从根本上解决多样性问题的方法。

促进仲裁庭成员的多样性无疑十分重要,这需要各方通过努力达成。仲裁界人士需要不断提高认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减少行业普遍存在的偏见,保持积极、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努力追逐平等机会的同时坚持终身学习。希望对国际仲裁感兴趣的每一位女性都坚信并能够拥有自己在这一领域的一席之地。

最后,祝WIA五周年生日快乐!感谢各位仲裁人用自己的方式,温柔而坚定地破除偏见、守护秩序、提升自我、坚守边界。相信大家团结一心,便能成就不朽。在这里,我想引用金斯伯格法官的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在每一个做决定的场合都该有女性的存在,无一例外。”

“Women belong in all places where decisions are being made. It shouldn’t be that women are the exception.”

谢谢大家!

阅读原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