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汤啸天:一次 “短平快”的慈善捐赠

时间:2022-05-25浏览:1353

慈善公益报 5月12日上午,我接到一个既陌生又有几分熟悉的女士电话。来电者是爱在一方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马世婧女士,她热情地表示打算筹集10万元的物资,捐赠给处于疫情封控区有困难的外地务工人员。我问马秘书长,你怎么想到这个不为人注意的群体呢?她说是在自媒体上读到了我关于为“非沪籍”有困难务工人员提供帮助的建议,认为这一人群确有必要予以援助。

马秘书长伸出援手的消息令我非常高兴,深感遇到了慈善界的实干家。我注意到,在疫情防控采取“全域静态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在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遇到的困难比上海户籍人口更大。在全力保障民生的同时,应当对“非沪籍”有困难外地务工人员予以更多的关注。在疫情防控期间,这些人因为经济来源突然中断,平时不做饭,甚至连简单的炊事用具都没有,即便居村委分给了一些米面蔬菜,也难以独立维持基本生活,客观上需要予以物质帮助和情绪疏导。爱在一方公益基金会看到我发出有关帮助“非沪籍”外地务工人员呼吁后,第一个主动提出来提供援助物资帮助。马秘书长的电话让我大有“遇到知音”的感觉。

听到马世婧秘书长的介绍,我立即想到了上海慈善界的著名人士杨德广教授。杨德广是高等教育学著名教授,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原任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务。退休以后,杨德广教授热心慈善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曾获得民政部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称号。当我把爱在一方公益基金会援助外来务工人员的意向告诉杨教授后,他立即在阳光慈善群征询需求人群,并打电话、发微信到高校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状况。杨教授花了大约一天半时间,打电话、发微信上百次。最终确定11所高校和二个社区为受援单位。其中松江九亭有100多位农民工困难较大,也成为我们的重点帮助对象。

马世婧秘书长不但有爱心,而且非常细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筹备即食食品的思路。为此,爱在一方公益基金会立即寻找安全、方便的食品供应商,提出了产品既要能够即食,又必须满足一定保质期限的具体要求。通过在各供应商间进行遴选,最终将捐赠品确定为全麦面包和自热米饭,共2000份,价值100000元人民币。马秘书长还亲自操办,建立了“爱在一方”工作群,便于及时沟通。杨德广教授在上海高等院校里是老前辈,具有情况熟、人头熟的优势,很快提出了供与求相匹配的捐赠食品分配方案。爱在一方公益基金会从提出需求、找到货源,直至发货装车,一路高速运转。货车从福州出发,更是一路奔驰,到上海仅仅用了30小时。5月14日中午,货物比预期提前抵达上海,马上分发派送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当马秘书长得知有三个单位无法派车提货时,还派车把援助食品送货上门。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高效率协调、高速度运转、富有个性化的慈善捐赠。我和杨德广教授、马世婧秘书长一致认为,上海高等院的保安、物业、保洁队伍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外来打工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学生被封控在校园之内,安保、物业、保洁等方面的工作任务格外繁重。由于校园封控,保安、物业、保洁人员不可能往返住地,临时居住的宿舍又不具备烧饭的条件,会遇到缺少物资等方面的困难。捐助对象选择生活在高等院校有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可谓别出心裁;捐赠物资选择了即食食品,方便接受者使用,可谓既贴心又实用。

此次捐赠从倡议的提出、实施方案的商定到慈善物资购买、运输、分发到位,只用了短短两天的时间,完全可以称为“短平快”实施的成功案例。短,是从提议到落实的运转时间很短;平,是事不张扬,在平平淡淡之中显真情;快,是雷厉风行,显示了慈善组织和慈善人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系永利集团304am登录教授、上海市慈善法治研究会副会长 汤啸天)

阅读原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