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杨震:日本军售“生意经”

时间:2022-07-08浏览:379

2022年6月23日,日本航空自卫队幕僚长井筒俊司在菲律宾出席双边联合演训活动时宣布,日本将推进向菲律宾的防务技术转移,两国将在太空领域展开防务合作,重点关注如何利用人造卫星收集情报信息。

日本正逐步加大武器装备的出口力度。

5月初,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东南亚时,与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签订《防卫装备品暨技术转移协定》,有助于日本出口防卫装备。

随后,《日本经济新闻》5月28日报道,日本政府准备在2022财年内放宽武器装备出口限制。只要是此前与日本签订过《防卫装备品及技术转移协定》的国家,即使是战斗机、导弹等大型装备,日本也可考虑向其提供,这意味着澳大利亚、印度,以及欧洲和东南亚等共12个国家将成为出口对象。报道称,东南亚国家对低价战斗机有需求。

对于日本政府寻求放宽对外武器装备出口,日本舆论广泛关注。日本共同社称,如果扩大武器装备对外出口,意味着日本制造的武器将助长海外冲突与纷争,这不得不令人担忧。

大国梦

日本出口导弹及战斗机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防务产业方面的考虑。以战斗机为例,日本航空工业拥有不错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储备,但日本缺乏飞机型号研制过程的积累,技术人员和工业体系的优势,集中在成品和部件,整机的发展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日本通过F-1的研制,恢复了军用飞机的发展,与美国合作研制F-2,使日本军机赶上了当时的装备技术潮流。

但冷战后安全新形势的变化,使日本战斗机发展陷入了低谷。日本航空工业的设计基础本就不如英、法等西欧国家,又没有欧洲国家共同投资、分享市场、抱团取暖的装备开发环境,如果不能完成新的战斗机项目研制,不久后就将失去先进战斗机的整机设计能力,这是日本军事航空体系要极力避免的局面。

日本航空工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系统研制的经验,缺乏出口空间的高技术装备,生产规模也太小,很多战斗机技术与战术设想缺乏必要的基础,好的想法最终未必能够获得理想的结果。

走弯路是个无法避免的过程,但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恰好也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出口战斗机可以让不同地域的国家使用日产战斗机,更多地发现其问题。如果能将其投入战场,还能为其积累战争经验,使其改进更加贴近实战。此外,出口高端武器所获得的巨额资金对于日本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降低自卫队因为武器装备生产规模小而导致的高价,另一方面可以为未来的武器研发积累资金。

其次是政治方面的考虑。军火交易是具有特殊政治含义的贸易。一般来说,武器装备是军事思想的物化。接受一国的武器装备,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接受其军事思想、作战理念、战略战术,甚至是后勤保障系统。此外,武器装备操作人员的培训也需要武器出口国来提供。从这个角度来说,武器出口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政治影响。美国空军据此曾经声称,坚决不和装备米格战斗机的国家进行深度合作。

日本的大国梦想从未泯灭,通过军火出口来谋取大国地位,扩大政治影响一直是日本突破《和平宪法》限制的手段之一。

最后是经济方面的考虑。日本政府2014年4月制定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规定,可以在“有助于日本安全保障”等条件下,降低共同开发和出口的门槛。日本希望通过加深防卫装备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同时与其他国家在安全保障领域深化合作。

日本国防产业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二战期间就能生产战机、潜艇等当时的尖端军火。二战后日本军工生产大部分遭到毁坏,但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再次恢复,目前先进战斗机、宙斯盾驱逐舰、潜艇、军事卫星等,日本都能生产。

日本国内此前有估算指出,如果日本松绑军火出口政策,舰船、电子等优势军工产业将占据全球同类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航空航天相关产业的出口也将占到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

据新浪军事频道报道,曾任日本驻美大使的加藤良三撰文称,亚洲的友好国家可能很希望进口日本军事装备,即使旧货也想要。然而现状让日本大失所望,由于质量差、单价高且附加政治条件,日本在过去的8年内几乎未能出口军火。为了挽回颓势,日本开始谋求出口导弹和战斗机,因为全球范围内能够研发上述尖端装备的数量相当有限,竞争对手少,竞争强度相对较低,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冲击现有国际秩序

日本扩大军火出口可能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不仅对地区和平与繁荣没有帮助,还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有可能会带来灾难。具体来说,这些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和平宪法》再度产生冲击,进而冲击现有国际秩序。

二战期间的日本给周边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深重的灾难,为了防止这种灾难再度危害世界,二战的战胜国对日本进行了清算与改造,而《和平宪法》则是这种改造的法律保障。

此外,建立在二战胜利成果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石。《和平宪法》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而日本出口战斗机和导弹等富于攻击型的武器,是对《和平宪法》的公然违背,更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强力冲击。这种行为将有可能改变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力量对比,从而改变国际秩序。

日本《产经新闻》2022年6月4日爆料称,日本政府已确定方针,向“日本台湾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派遣现职防卫省官员,且最早于今年夏天开始常驻,强化收集情报的能力。这种举措就是对雅尔塔体系的公然挑衅,如果日本能够顺利出口战斗机和导弹,甚至出售给台湾,那么将意味着该体系走向崩塌。

其次是激化地缘政治矛盾。日本对于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印太战略”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日本的战略构想。

2007年8月22日,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访问印度时发表了题为《两洋交汇》的讲话:“日本外交正在不同的领域倡导多种概念,一个被称为‘自由与繁荣之弧’的地区将会沿着亚欧大陆的边缘建立。通过日本与印度的携手合作,这个‘扩大的亚洲’将转变为横跨整个太平洋的广阔网络,将美国、澳大利亚也纳入其中。”如果日本在战斗机及导弹等尖端武器的出口方面取得突破,那么意味着日本在“印太战略”的推行过程中将会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有鉴于日本集体“向右转”的现实,以及由此可能激发的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二者与“印太战略”这个纵深相当宽广的地缘政治战略相结合,产生的破坏力和由此激化的地缘政治矛盾可想而知。

最后是引发地区军备竞赛。尽管身为二战的战败国,但日本在战后并未痛定思痛,采取睦邻友好政策。相反,这个自命为东亚地区“海洋主人”的国家,与俄罗斯、朝鲜和韩国以及中国都发生了海洋权益争端。

日本出口战斗机和导弹必然增强其军事能力与实力,对朝鲜来说,这是改变其周边安全环境的重大事件,很可能因此增强军备。与日本因独岛问题几乎兵戎相见的韩国,也存在同样观点。长此以往,日本出口战斗机及导弹将会不可避免地在所在地区引发军备竞赛。

“原则”之外 出口东盟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就确立了“武器出口三原则”,全面禁止武器出口,但随后由于美日共同研发反导导弹的需要,日本开始向美国提供武器零件,事实上已经部分突破了“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

日本政府2014年4月制定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规定,可以在“有助于日本安全保障”等条件下,降低共同开发和出口的门槛。其具体内容为:日本不向明显妨碍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场合出口防卫装备;对允许出口的情况进行限定和严格审查;出口对象将防卫装备用于目的之外或向第三国转移时,需获日方事先同意并置于适当管理之下。换言之,日本政府将基于国家安全保障、国际合作需要等判断是否许可防卫装备出口。当时有媒体指出,根据新原则,日本将能以国家安全或国际合作为由,向国际机构和海上交通要道的沿岸国家出口武器。

东盟各国是日本武器出口的主要目标。

2015年6月,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访日期间,与日方正式签署了为菲律宾海岸警卫队采购10艘巡逻艇的合同。2016年2月,日本与菲律宾签署《关于防卫装备转移和技术合作协定》,这是日本首次与东南亚国家签署此类协议。协议允许日本向菲律宾转移防务装备和技术,规定日本和菲律宾可以进行联合研究和开发,甚至联合生产防务装备。同年5月,日菲两国又就菲律宾向日本租借5架海上自卫队TC-90教练机一事达成协议,并于2022年3月27日完成首批2架的交付。

越南也是日本防务装备出口瞄准的主要对象国。2014年8月,日本向越南海警提供了6艘巡逻艇。2017年1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越南期间再次表示向越方提供6艘全新的巡逻艇。

此外,2015年5月,日本与马来西亚宣布双方同意就防务装备和海事安全技术转让合作进行谈判,日本提出向马来西亚提供2艘巡逻艇。

但是从整体来说,日本军火出口的成绩乏善可陈,远未达成预期目标。出口的军火技术含量低且价格低廉,属于不敏感的“大路货”。“苍龙”级潜艇竞标澳大利亚订单铩羽而归,充分说明日本军火销售的失败。究其原因,无非是以下缺陷。

首先是价格太高。日本自卫队规模和装备军火数量都有限,单位成本较高;日本人力成本高,军火价格自然居高不下;加上日本对外推销军火时存了赚钱的心思,因此价格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其次,日本推销军火不够重视客户体验。日本向澳大利亚推销“苍龙”级潜艇时,显得尤为明显。“苍龙”级潜艇不仅航程、火力不能满足澳大利亚方面的要求,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也不达标。与竞争对手法德两国“慷慨”的技术转让相比,日本不肯转让“不依赖空气推进”(AIP)技术,显得非常吝啬。

最后是质量欠佳。近年来,日本制造业在质量控制方面频频出丑,神户制钢所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检验数据,把产品以次充好卖出,客户包括汽车、飞机、军工等多个领域的制造商,更是包含一些世界顶级的企业。

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也是故障频出,尤其是自动装弹机;C-2战术运输机在试飞时机舱门掉落;“加贺”号直升机航母甲板出现大洞,导致参观的民众坠落身亡……这些事件在成为国际军界笑柄的同时,也影响了日本军火的声誉,进而影响销路。

近期日本在加强与菲律宾等东盟国家防务合作方面动作频频,在东南亚增强军事存在及为落实美国“印太战略”的意图明显。

但在日本武器装备存在不少缺陷的情况下,两国合作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文|南方防务智库特约研究员 杨震

阅读原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