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澎湃新闻 | 冯涛:助学贷款如何增进教育公平

信息来源:永利集团304am登录发布时间:2020-07-20浏览次数:106

又是一年高考季。前几日,1071万学子走入考场,参照2019年的高考录取率(79.5%),过了这个夏天,其中八成会进入他们的大学阶段。

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历来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高等教育公平更是越来越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家庭经济条件、天资、居住区域、就读基础教育机构的差异等,都会影响学生步入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带来接受高等教育的差异,产生一定的不公平现象。这种现象可以称为“高等教育公平失灵”,要求不严格的话,可以类比为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需要通过一定的政府干预来修正。

为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是政府干预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举措。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助大学生的主要措施,助学贷款更在这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伴随1994年中国大学普遍开始收取学费而在1999年试点,并在新世纪大面积推开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迄今已走过21年,这期间循环资助了数千万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在入学、培养和求职历程中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家庭经济条件窘迫造成的不利局面,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走上了跟那些辍学的高中同伴们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从宏观和国际视角来看,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显著的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典型如美国,近年来不断爆出富人子女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进入大学就读的丑闻,一些中国富商子女也卷入其中。巴西最好的公立大学基本不收学费,却充斥着富裕家庭的子女,因为他们从小能够就读教育质量好的私立基础教育机构;相较于读教育质量较差的公立基础教育机构的贫困家庭子女,他们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具备显著的优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通过助学贷款政策,一定程度上去修正高等教育阶段的不公平,但效果好坏不一。

得益于学费水平的整体较低、东方民族的节俭特性以及助学贷款政策设计符合国情等因素,中国的助学贷款政策运行效果显著优于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可能只有日本的助学贷款政策运行效果和中国接近。(由于文化传统等因素,德国、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的公立大学不收取学费,因此没有大规模的助学贷款;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由于地广人稀,情况特殊,无法成为相关研究者关注的对象。)

助学贷款是如何通过影响申请者经济条件进而传递到高等教育公平的呢?这个传导机制是否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当代中国,如何理顺这个传导机制?这些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经济条件差异与高等教育不公平

依发展过程,高等教育公平依次涵盖入学机会公平、培养过程公平、就业选择公平三个层次。

经济条件的差异是造成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实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小学、初中的入学,富裕家庭子女主要通过学区房的购置获得更好的小学、初中就读机会;高中入学虽然需要通过考试,但小学和初中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考上的高中的成色,同时富裕家庭的子女还可以通过课外补习来增进学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高考成绩,进而造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另外,家庭经济条件还可能影响学生报考大学的志愿。一些贫困生会选择学费较低的大学专业和物价较低区域的大学。

进入大学以后,家庭经济实力会影响孩子的课外培训、海外游学等,导致培养过程的不公平;毕业求职阶段,家庭经济条件的优异可以带给学生更开阔的视野,更充足的社会资本和关系网络,导致就业选择的不公平。

助学贷款修补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机制及不足

对贫困学生来讲,他们获得的助学贷款可以缓解他们与其他学生间在家庭经济条件方面的不均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修补高等教育在入学机会、培养过程和就业选择方面的不公平。一个理想的助学贷款通过经济条件增进高等教育公平的传导机制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助学贷款给予了贫困生经济资助,使得他们在学费方面基本无后顾之忧,可以付得起绝大部分专业的学费,顺利进入大学就读,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不公平。其次,助学贷款和其他学生资助手段相配合,可以帮助贫困生在大学阶段获得和其他学生同等质量的培养,顺利形成和积累人力资本,这将为他们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第三,多方面的研究已经证实,助学贷款具有多重效应,包括激励学习、积累社会资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等,其中社会资本的积累是帮助贫困生就业选择公平的主要途径。

但这个机制也有不足。

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我国公立大学每年的本科学费基本都在8000元以下,助学贷款本科阶段的额度为每年8000元,能够覆盖绝大部分公立大学本科阶段的学费。些许不足主要体现在,当前本科阶段的助学贷款额度不够覆盖一些热门专业的学费,如艺术类专业的本科学费每年高达数万元,这不是每年只有8000元的本科阶段助学贷款额度能够覆盖的;民办大学一般学费在每年2万至3万元,也不是现在本科阶段助学贷款的额度能覆盖的;硕士阶段的助学贷款每年额度是12000元,能够覆盖绝大部分学术硕士,但大部分专业硕士的学费普遍高于12000元,一些热门的专业硕士如MBA,每年学费一般在5万至10万元,金融硕士每年学费一般3万至8万元,法律硕士每年学费一般在1万至2万元,都不是目前的助学贷款额度能够满足的。

因此,公立大学的一些特殊本科专业、民办大学、专业硕士的学费都或多或少超过了目前的助学贷款额度,这些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意愿和报考选择产生影响,造成高等教育入学方面的不公平。

在高等教育培养过程方面,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经济条件仍然是影响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轻松进行课外培训、海外游学,获得前往大公司实习的机会,而贫困生则显然这方面的机会较少,甚至根本没有,有的贫困生还需要到社会上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开支,甚至有的贫困生还得补贴家庭。这都拉大了贫困生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之间在高等教育培养质量方面的差距,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公平。而目前的助学贷款只能覆盖大学学费开支,对课外培训、海外游学甚至社会调研都无法提供经济资助。

在高等教育就业选择方面,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方面的优势,在大学期间可以获得海外游学、大企业实习等机会,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从而积累更优质的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网络,最终在就业方面确立巨大的优势。另外,家庭经济条件也能保证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在毕业求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而贫困生则可能由于助学贷款的还款压力,以及照顾父母、改善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在求职时不能完全从自身爱好等因素出发。

如何完善助学贷款进而增进高等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正。

做好充足的助学贷款资助保障,是改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和培养过程不公平的主要修正措施。在目前来看,这个充足的助学贷款资助保障主要体现在提高助学贷款的额度上,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新形势。这包括全额覆盖公办大学的热门专业学费、民办大学的学费和专业硕士的学费等,适当覆盖合理的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课外培训、海外访学等支出。未来,助学贷款的额度应采取弹性制,实行基本贷款+调剂贷款的方式。基本贷款全额保障贫困生的学费,调剂贷款则覆盖部分合理的课外培训和海外访学等支出(同时应做好还款保障),两种贷款实行不同的利息补贴政策,体现政府不同程度的介入,通过这些手段,从经济资助的角度改善高等教育入学和培养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此外,应全面发挥助学贷款除经济资助以外的综合育人效应,尤其是在社会资本的培育方面。
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贫困生并不都是努力、勤奋的学生,很多贫困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并不努力,各方面表现平平,这不光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就业,还会影响助学贷款的顺利回收,以及这些贫困生家庭的脱贫。相关研究早已证实,助学贷款不光起着经济资助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激励学习、进一步深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社会资本等综合育人效应。因而,在保障助学贷款的经济资助功能完全发挥之外,应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助学贷款的综合育人效应。

比如:在大学内建立学生资助社团,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组织贫困生学习互助小组,为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在大学外,可以推动公私合作,联系社会慈善机构、大企业等,为贫困生设计专门的实习活动,让贫困生也能在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含量之外,开阔自己的视野,打造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以便为将来求职增加砝码,最终缓解贫困生在就业选择阶段可能遭遇的不公平。

冯涛/永利集团304am登录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阅读原文